久違了,劍橋的同學會
從倫敦到劍橋是一段不算短也不算長的路程,尷尬的移動時間。雖然在真正的長途旅行當中,有一個這麼樣尷尬的路程安插其中並不能算是特別的糟糕。因為旅行的時間很長,時間並不算是最大的壓力,但是有時候在這樣的空檔時間,的確會有點不知所措。幸好這一次劍橋之旅,我不是一個人。大學同學Ben剛好在我旅行的那當下也來英國跟他的老婆度個小蜜月,很巧的是剛好跟我有兩天在倫敦的時間重疊,想當然爾,他問我有沒有興趣一起去劍橋看看。一直一個人旅行其實有時候是有點寂寞的,雖然大部份的時間看起來都很自由而沒有負擔。不過當有朋友邀請你一起的時候,心裡感覺總是溫暖的。尤其在大學的時候我們還是一起混漫畫出租店的好搭擋,對他的熟悉感說不定還要比一些一起上課的同學來的要深得多。這件事當然理所當然的成行了。有人同行的路上,再尷尬的移動時間,似乎也變得那麼不尷尬了。幾年未見,當年那一起吃喝玩樂的夥伴彷彿變得成熟了許多,也結婚生子了。照理說應該是沒什麼太多共同的話題才是,不過很意外的老同學仍然不失過往的頻率,聊了三四句家常客套話,馬上就可以在言語的細節之中找到那當初曾經熟悉的語調跟說話節奏,還是一如以往的輕鬆愉快。尷尬的移動時間變成了旅途中令人難忘的同學相聚片段,這是大學同學帶給我的小小驚喜。而劍橋大學很快的就在我們的閒話家常之餘在眼前呈現。劍橋大學的印象來自于小時候看的偉人傳記,牛頓是劍橋大學的教授,愛的萬物論(The Theory of Everything)的主角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也是來自于劍橋大學。而那多情的徐志摩,小說家金庸的表哥也是從這裡畢業的。毫無疑問的,在我那多年前幼小的心靈裡,劍橋大學是一個像神聖殿堂般存在的地方。當然觀賞跟進去唸書需要的準備相差甚遠,能進去唸書想必是相當不容易,在外頭走走晃晃要簡單得多了。不過來到自幼就覺得是殿堂般的地方,心頭不免湧起一股興奮的感覺。
DSC_0809.JPG  


三一學院的黑衣人守衛

劍橋是個很美麗的小城鎮,這是我對這裡的第一印象。安靜,在街頭的每一段好像都散發出那種古典而雅致的氣息。可能是心理作用,走在海德堡的小城鎮裡我也有類似的感覺,不過劍橋要多了一點高雅,不知道是不是跟英國人有的那種自我高貴有一些關聯。畢竟德國人要來的質樸直接的多。我和我難得的旅伴們一起走進那古老的大學城,走進彷彿是十八世紀城鎮般的劍橋,看著立體的雕刻地圖,慢慢的熟悉周遭的環境,就像剛要適應黑暗的眼睛那般的慢慢熟悉黑暗。
DSC_0799.JPG  
原本的不熟悉慢慢從立體的地圖漸漸變得熟悉,所以我們知道我們經過了國王學院,一幢擁有皇宮般氣勢的學院。兩旁築滿了圍牆,門禁森嚴,不過那建築的確是令人感受到非比尋常的尊貴氣勢。
DSC_0800.JPG  
劍橋大學由為數眾多的學院組合而成,每一個學院其實有其獨立的制度以及不同的招生標準還有系所。這一點跟台灣所有的大學都不大相同。當然在參觀的當下我並不是特別清楚,我只看到古色古香的學院建築在眼底下被溫暖的陽光襯托著,近似無暇的呈現。參觀劍橋的方法不止走路而已,更有名的方法是劍橋遊河。我們搭上一艘小船,由一位看起來帥氣陽光的大學生幫我們服務。一艘船上約莫載了十個人左右,船伕兼導遊,他會用詼諧的角度來介紹我們沿著劍河所看到的所有不同學院還有景點。當然沒有中文導覽,只能盡力地把所聽進的英文給翻譯成自己了解的語言,雖然有些英式腔調的英文對目前的我而言是有點吃力。
DSC_0860.JPG     
劍河是個漂亮的小運河,沿途可以觀賞到劍橋大學的很多不同學院,例如皇后學院(Queen’s College),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克萊兒學院,聖約翰學院(St. John’s College)等等。每個學院都古老的應該擁有自己的歷史和一些耐人尋味的故事。比起這些擁有豐富歷史但是可能需要時間慢慢沈澱消化的學院建築,我們可以看到更明顯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卻是跨越劍河的一些小橋。例如結構相當特別的木造橋—數學橋,連接了皇后學院早期建築(學生們稱作黑暗面)和皇后學院近期的建築(學生們稱作光明面),是劍橋大學著名的觀光景點之一,據說數學橋是牛頓所建造的橋。不過那只是一個傳說,實際上這座橋跟牛頓一點關係都沒有。還有嘆息橋,華麗的石造小橋,雖然從名字聽起來有點像是威尼斯的嘆息橋,但是這座連接聖約翰學院第三校區跟新校區的石造橋,原本的名字叫做新橋。
DSC_0840.JPG  DSC_0870.JPG  
嘆息橋是目前在劍橋大學最常被當作攝影題材的建築物之一,它是一座擁有新哥德式建築樣式的單跨石造橋,上面佈滿了華麗的花飾窗格。我們看著那美麗的小橋從眼中慢慢的從微小身影變成巨大的存在,然後又緩緩地目送它們從視線中消逝。撐著槳的學生仍然沒有停下介紹劍河沿岸的話語,皇后學院,三一學院接下來聖約翰學院。那學院的名字彷彿變成無聲的語言隨著緩緩流動的劍河消逝在無邊的蔚藍天空裡。這個當下是這麼的美好,誰還在乎現在是在哪個學院前面停留呢?
DSC_0829.JPG  

下了船的我們信步而行,想做隨意俯拾的旅人。一般的俯拾即是不太容易,沒有特別的風景或是特別的人事物,是沒有這麼容易駐足的。果不其然,我們被一群黑衣人的特殊裝扮吸引去了目光。那是鼎鼎大名的三一學院的入口,被一群穿著深色西裝戴著帽子的人們給鎮守著。他們貌似警衛卻又沒有那警衛的壯碩跟機警,在寫著閒雜人等禁止進入的告示牌前嚴肅的巡邏著。沒有大門深鎖的學院似乎只能靠著這些站崗的人們維持學校的安靜,畢竟來自各地的遊客們為數不少,我們是不是造成他們這些學人的困擾了呢? 我無從得知,但是從黑衣人們堅定地站在告示牌附近的舉動看起來,或許來自外界的打擾太多,讓他們不得不做出這樣的決定。
  
四十年前的現代感

接下來我們的視線被一片綠意盎然的草地給奪走,那是一片綠油油而充滿親切感的草皮,屬於聖約翰學院的平整草地以及新哥德式建築的新校區。不過雖然說是新校區,但大約也是一百多年前的建築。聖約翰學院稍微親切了些,至少我們可以走進學院裡面一探究竟。當下只覺得這建築的確看起來相當古老,還有一個奇特的地方就是主塔樓上面的鐘沒有鑲上去,一個空空的圓洞孤零零的在那裡,一空就是空了將近快兩百年。空洞乍看之下並不是很突兀,如果沒有仔細深究的話。尤其是在那綠意盎然的草皮環繞之下,這幢當初為了一直增加的學生們在十九世紀初所建立的新校區,看起來就是生機勃勃而且學術氣息濃厚的殿堂,在那悠閒的畫面之下隱隱透漏出古典而文雅的學者氛圍。
DSC_0885.JPG DSC_0888.JPG  
在這古老的新校區之後還有一區令人咋舌的建築群。當下看著那方塊形狀的建築物,擁有著大面而方正的窗戶,設計簡單而充滿現代感,我以為那可能是最近十年或二十年的新建築。或許是我太落伍了些,無法意識到這些東西可能並不是最近的作品,也或許是我不常去了解所謂的景點的背景這一塊,以至於我完全搞錯了這個建築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奎皮斯校舍(Cripps Building )是這群建築的名字,也是聖約翰學院的新校舍之一,是為了因應在二十世紀中葉越來越多的學生而建造的新校舍。完工的時間大約是在1970年代,大概是四十年前。這嶄新的建築曾經得過英國國家建築獎,據說算是個二十世紀末葉建築的範本之一。我從沒想過這建築是這麼的有年紀,至少從外觀或是從內部看起來都不像是個已經有四十年歷史的老房子。
DSC_0905.JPG  
而至於是二十世紀末葉建築範本,想起來的確是有那麼一回事,在台灣放眼望去所看到的近代建築,大體上的確就是遵守方正而且擁有大面窗戶,每幢建築像套用公式那樣一棟一棟建造出來的。原來源頭在這裡,遙遠的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的某一棟校舍。旅行的當下不知其所然,只是單純的羨慕著這裡的學生,前擁著古典,後抱著現代。這該是多麼令人羨慕的學習環境?而經過進一步的了解之後,對於擁有這樣不少歷史堆積的學校,更是感到相當的不可思議。

古老教堂裡的老夫老妻

劍橋大學附近有一個小山丘,從小山丘之上可以遠眺整個劍橋大學校區以及小鎮。時隔已久,有點不太記得當初會爬上那山丘的理由,想想似乎是在古老教堂裡遇到的一對老夫老妻告訴我們的屬於當地人的旅遊資訊。我們的行程很隨意,看到了一座教堂就跑進去看了一下。記得那教堂很小,跟以往看過的米蘭大教堂真有天差地遠之別。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裡面散發出教堂獨有的莊嚴氣氛是一點都不輸給擁有壯闊氣勢的大教堂。小教堂裡的屋頂跟一般大教堂不同,它擁有個木造的屋頂。我們其實沒有要找尋什麼特別的景點,只是單純剛好經過那裡所以走進去,就像在牌桌上隨便抽了一張牌那樣的剛好。 
DSC_0934.JPG  
所以也沒什麼特別的期待,只是正在裡面禱告的老夫老妻覺得很特別。這不是個觀光客會來的教堂,我想我們出現在那裡給他們的特殊感是源自于此,而接下來一些善意地攀談讓我們得到了那個小山丘的資訊。就像在牌桌上隨便摸了個牌就剛好抽到了黑桃A,大概就是這種程度的幸運讓我們擁有觀賞劍橋全景的機會。劍橋全景當然是不錯,但我回味再三的是旅途中與人相遇的一些小片段。那些人那些場景總是讓我覺得人情溫暖,即便是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操著不同的語言,信仰著不同的神,有些人就是會讓你覺得這個世界很美好。而旅行到他方,能讓你的旅途美好難以忘懷的通常不僅僅只是景色而已。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在旅途上,一次又一次的偶遇證明著這樣的一件事實。下一秒就是天涯海角的過客們,不知道為什麼總是讓旅途的過程多了一些浪漫。我們在那劍橋的小山丘上,望著這安靜的小城鎮,想著那曾經而不會再出現的巧遇。

旅遊資訊
1. 劍河游船可以講價,三個人跟一個人就有2英鎊左右的價差
2. 到劍橋有很多方法,我是坐National Express的公車從Victoria Coach Station到Cambridge(約莫2小時15分)來回12.5英鎊
3. National Express 網站 : 
https://www.nationalexpress.com/en
4. Cripps 建築 : http://www.joh.cam.ac.uk/cripps-building-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ward19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